教师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天地 > 教师随笔

守住民族的根(钱晓兵)

阅读次数:488 发布时间:2020-04-29 发表人:管理员

守住民族的根

——读张进荣局长《修道谓教》有感

韬奋小学  钱晓兵

新学年第一期的《通州教育》刊登了教育局张进荣局长的《修道谓教——用传统文化滋佑教育者的灵魂》一文,细细读来,受益匪浅。张局长从七个方面解读了儒家文化的精髓,表达他对通州教育发展的美好祝愿。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其多彩的文化浸润了中国人的每一寸肌肤,造就了灿烂的东方文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魏征曾经说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如果没有历史的深厚,如果没有民族广泛的认同,则衰之不远。留住祖先的记忆,追寻民族之根,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广泛的凝聚力,并激发世代后继者的创造力,使之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时至今日,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让传统文化在国人的心目中渐行渐远。面对传统文化的消失或濒临消失,我不知道捧回的那一项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是喜还是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以其特殊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代代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今年暑期的一部《战狼》轰轰烈烈上映了一个夏季,点燃了全民的爱国之情。但如果我们的花朵们只能在大片里感受爱国的那一份激情,在教科书里却再也感受不到五壮士的那一腔热血,那教育的灵魂何在?因此,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教育者,更应该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实自己,从而带领我们的下一代,行走于传统文化之路,永远保持民族情怀。

我是一个戏曲爱好者,业余时间总是走进剧场,欣赏京剧、越剧等等。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之一,以其高度综合性的形式让广大人民喜闻乐见。不仅包含着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而且蕴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戏曲的演绎,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其独特魅力彰显了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很可惜,戏曲市场不景气,爱看戏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从小缺少戏曲熏陶,他们不了解戏曲,也从没静下心来好好欣赏一下戏曲。作为一名教育人,如果你带给学生的常常是“韩剧、美剧”,是“王宝强、范冰冰”,那么他们骨子里融入的海外文化、追星热潮是难以磨灭的。在我的课堂,总是把传统的戏曲文化带给孩子们。了解一些戏曲故事,你会从中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仁义礼孝;读一段戏词,你会从中领悟古典文学的含蓄美,对称美;听一段唱腔,你会沉浸于行云流水,悦耳的丝竹之声……让孩子们接触传统戏曲,并不是完全要培养他们走上从业之路,而是激发他们对戏曲的热爱,将来主动地去关注戏曲,了解戏曲,走进剧场去观赏戏曲,让戏曲这一传统文化一直流传下去。马云,成功之前一直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旁边摆摊,剧团里每天传来的越剧唱腔深深吸引了他。越剧,从此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如今商界大亨的他,从没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资助。很多场合,他会唱上一段越剧。杭州西湖边,寸土寸金,他不惜巨资,在西子湖畔新建了小百花艺术大楼,“游西湖、品龙井、听小百花”将成为杭州旅游的新的文化名片。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戏曲传承、推广的重要性,多项政策的制定,一定会让戏曲进校园落到实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心有所属,把自己热爱的一项或多项传统文化有意识地去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愿意再看到,当一个个外国人唱着京剧,学着针灸,挥着羊毫……把中华文化视若珍宝时,我们却将这些文化瑰宝推之门外、嗤之以鼻。我们只有自觉地保护它,爱惜它,继承它,发展它,才能留住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教书育人,守住民族之根,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