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源 > 语文

韬奋小学2017年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及“1+1+1”活动方案

阅读次数:821 发布时间:2017-06-19 发表人:管理员

  (一)2017年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朱永新“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新教育“每月一事”活动;优化育人环境,围绕通州区“学的课堂”建设,以“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学校特色”为目标,力促教师专业成长,深入课程改革实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学生“习惯养成第二天性”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助推我校办学品位更上新台阶。

  2.工作目标

  ——定性目标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学校特色。

  ——定量目标保20争15(力争前进10个名次);

  ——创优目标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

  ②江苏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 ;

  ③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

  ④南通市随班就读工作优秀试点学校;

  ⑤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⑥通州区卫生工作先进学校;

  ⑦通州区消防安全达标学校;

  ⑧通州区党建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

  3.具体措施

  (1)、继续探索“让学课堂”与“小先生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体现了这一认识。“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我学课堂”模式中,组内学习时学生互帮互助,组内学习先进者犹如一个个“小先生”,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小组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A.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半学期可作一次微调,形成流动机制,便于组间竞争,班级还可以组建一个由各学习小组组长组成的“小导师组”,负责解决相关学科问题。

  B.落实小组合作的内容。小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小组活动机会,精心设计学生小组研讨的内容,其内容要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避免内容的过难或过易,让学生可以合作、有效合作、值得探究,进而,让学生形成合作的自觉、清晰合作的方法、扮好合作的角色、分享合作的成果。

  C.丰富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堂上,学生有时互相讨论、争论,有时需要形成统一的意见,有时踊跃展示,这些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形式要多样,或同桌互动,或邻桌互动,或小组成员离开课桌聚到一起合作,或小组间合作,体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原则,务求实效、高效。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组织小组交流。

  D.打通课内外小组合作通道。小组合作要向课外延伸,自习课、课外活动、假期学生自学、学生补短等,都可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发展。学校对学习小组的课外各科学习也要有专门的安排和考核机制,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小组的能力。

  (2)、推行新教育实验,扎实推进“每月一事”。

  本学期我校的重点工作是以朱永新“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新教育“每月一事”活动,落实12个习纲主题的实施,让习惯养成学生的第二天性。每月一事,其实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一点与课堂模式建设不谋而合。学习小组改变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品质,深层次上讲,改变的也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将每月一事活动落实到课堂上,悄然改变学生习惯,促进其在小组学习中的进步。各班依照《“每月一事”12习纲36习目》要求,对应“习目专题”与“事名举例”精心组织学生活动,认真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3)、加强特色教育,提升学校内涵。

  A、继续开展“点点硬笔书法兴趣小组”、“苗苗运动队”、纵横码输入、绘画等兴趣小组活动,扎实推进社团活动开展。兴趣组加强训练,准备“1+1+1”展演出彩。结合“艺术家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幸福之舟”等活动,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氛围。

  B、将学生德育活动与新教育的“每月一事”结合起来,争取获得明显成效。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开展“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结合“科普宣传周”、防震减灾宣传月、节水宣传周等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C、构建特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五严”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开齐开足艺体课程,实施“通州区中小学阳光体育综合考评”,开展毽球、呼啦圈特色运动,丰富大课间活动。

  (4)、继续举办优秀作业展。展览之前,各班先进行优秀作业评比、欣赏、交流学习等活动,在此基础上选送优秀作业在全校展览,选送时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作业可以展示。展览时,要求同学整齐有序地进行参观,认真翻阅每一本优秀作业,规范的书写、美观的字体、洁净的作业本。展览结束,总结讨论优秀作业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写好观后感。

  (5)、继续举行“读千古美文,与经典相伴;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各班语文老师积极筹备活动,精心选择诵读内容,组织学生认真排演。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经典、感悟经典、享受经典的平台,也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感受经典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二)“1+1+1”活动方案

  1.学习目标:

  学习和借鉴石港小学书法特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实现教育资源互补;学赶无锡江南实验小学师陶工作先进做法,努力建好江苏省“陶研实验实验学校”,进一步深入学习陶行知“大爱教育”思想、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促进校际间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落实教育局“1+1+1”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精神,实现校与校教师间相互交流,进一步研究高效课堂,经三校(石港小学、无锡江南实验小学)协商,将在三校间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2.学习互动安排:

  (1)活动时间:石港小学(四月份)、无锡江南实验小学(五月份)

  (2)活动方案:

  A、与江南实小

  与无锡江南实小校际交流日程安排表

  活动地点:无锡江南实小

  顺序内容负责人

  一大爱教育研究课科目执教人时间江南实小

  教务处

  一年级语文陈淑艳8:30—9:10

  一年级数学江南实小9:20—10:00

  三年级语文龚新锋10:10—10:50

  三年级数学韩晓艳11:00—11:40

  五年级英语江南实小10:10—10:50

  二工作餐12:00—13:50总务处

  三指导工作江南实小校长致欢迎辞14:00—15:30江南实小校长室

  孙建国校长讲话

  参观校园师陶环境布置

  四交流学习师陶建设策略与方法15:30—17:00江南实小校长室

  五合影留念17:10总务处

  六安排返程17:30总务处

  B、与石港小学:

  与石港小学校际交流日程安排表

  活动时间:四月份活动地点:韬奋小学

  顺序内容主持人

  一座谈马建校长就石港小学的特色文化建设作介绍黄益锋

  副校长

  孙建国校长就韬奋小学的特色文化建设作介绍

  二听书法课低年级组:写字指导课教务处

  教科室

  中年级组:硬笔书法课

  高年级组:软笔书法课

  三交流学习书法特色建设的实施途径及策略相关部门负责人

  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相关教研组组长

  四  接待工作韬奋小学办公室顾建国

  五摄影摄像蔡锦锋、汪卫华

  六小结、合影留念黄益锋

  校长

  七后勤安排总务处

  3.活动工作措施:

  (1)、“1+1+1”活动学习内容:

  A.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研管理、德育工作、档案管理、后勤管理、制度建设等。

  B.教研工作。包括以说、听、评课为主的常规教研工作;教研组活动的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学科竞赛、教学论文的撰写、实验课教学、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等。

  C.教育教学。包括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集体备课、各科教学方法学习与交流、作业批阅、差生转化、成绩检测等。

  D.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的引领、环境文化的浸润、制度文化的保障、课程文化的践行、活动文化的延伸等;

  E、师陶建设:第一块:校园文化方面,包括行知像、行知路、行知墙、行知亭、行知石、行知室等;第二块:师生文化方面,包括行知课题、校本教材、德育主题、社团活动等。

  F、书法特色学校建设:包括书法特色学校的内涵认识、学校的现状分析、师资建设、开展书法教学的具体措施、营造良好的书法教育氛围、环境布置、措施保障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

  (2)、“1+1+1”活动实施形式:

  A.参观校园环境、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德育展室、微机室等各类功能教室,整体感知学校的管理情况。

  B.交流工作,包括教学、教研、德育、后勤等方面。

  C.听取校长经验介绍,了解学校管理特色及特色文化建设。

  D.开展说、听、评课活动,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E.就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师陶建设等开展专题研讨。

  F.在“走出去”的同时,可以把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请进来”,组织全校教师听课和评课,学习研讨。

  (3)、“1+1+1”活动实施地点:三所学校

  (4)、“1+1+1”活动实施要求:

  A.每学期开展活动两次,交流学校和交流内容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

  B.由校际交流活动领导小组确定参加活动人员,办公室负责通知。

  C.参加活动人员须带好笔记本和听课本,记录交流内容,详细填写听课记录。

  D.交流活动结束后,每位参加交流的人员须写出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或总结材料上交教科室。

  E.交流活动结束后,由组长或指定的其他人员在教职工例会上,对校际交流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并就先进经验和教学法的学习、推广运用做出安排。

  F.交流活动结束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根据情况也可组织全校性的学习研讨活动。

  G.听课和会议期间请将手机调为震动或关机。

  H.参加活动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4.活动组织领导。

  组长:孙建国

  副组长:黄益峰季国兵刘剑

  成员:教务处韩晓艳蔡锦锋程燕珍

  教科室魏甫南葛卫兵

  政教处顾玉萍蒋志杰

  各年级组长及相关教师